在電泳涂裝中磷化的目的主要是:給電泳前的工件表面提供一層保護,并對電泳涂層起到增強附著力與耐蝕性的作用。磷化最常見的處理方式為浸泡式和噴淋式。之前我們為大家介紹過《電泳涂裝磷化工序應該怎樣正確管理?》,今天就由電泳漆生產廠家飛揚為大家介紹下磷化等前處理式。
1、浸泡式。將工件完全浸泡在磷化槽液中,待處理一段時間后取出,完成除油或者除銹磷化等目標的一種常見處理方式,工件的幾何形狀繁簡各異,只要液體能夠到達的地方,都能實現處理的目標,這是浸泡方法的特點。這是噴淋、刷涂所不能比擬的。其不足之處,是沒有機械沖刷的輔助使用,因此處理速度相對較慢,處理時間較長,特別是像連續懸掛輸送工件時,除工件在槽內運行時間外,還有工件上下坡時間,因而使設備增長,場地面積增大。但僅對磷化而言,采用全浸泡式是對質量較有保障的方式,全浸泡磷化易形成含鐵量較高的顆粒狀結晶磷化膜,與陰極電泳具有好的配套性。
2、噴淋式。用泵將液體壓加,并以0.1~0.2MPa的壓力使液體噴射在工件上達到處理效果。由于噴淋時有機械和液體更新使用,因此處理速度加快,時間縮短,生產線長度縮短,相應節省了場地、設備;不足之處是幾何形狀復雜的工件,像內腔、拐角處等,液體不易達到的地方,處理效果不好,因此只適合處理幾何形狀簡單工件。噴淋方式也不太適合酸洗除銹,他會帶來設備腐蝕、工序生銹等一系列問題,因此在選擇噴淋酸洗時必須十分慎重。據報道,全噴淋磷化易形成結晶枝狀粗大、含鐵量較低的磷化膜,對耐蝕性要求較高的產品不提倡作為陰極電泳涂裝前打底。全噴淋方式主要應用于家電、零部件的粉末涂裝、靜電涂裝、陽極電泳等。
浸噴結合是比較科學的前處理方式,在汽車廠普遍采用。通過合理的工藝設計、前處理方式的合理搭配,從而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。